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

2023-03-19

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岁寒三友指哪三个人的人名,具有一定借鉴价值,需要的朋友可以参考下。希望大家阅读完这篇文章后大有收获,下面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了解一下。

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的相关图片

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人

岁寒三友指的并不是人,指的是松、竹、梅。

中国传统寓意指松、竹、梅经冬不衰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松竹梅傲骨迎风,挺霜而立,精神可嘉!象征常青不老的松、象征君子之道的竹、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,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。

在旧社会结婚时,多在大门左右贴上“缘竹生笋,梅结红实”的对联,这是因“笋”与子孙的“孙”字同音、同声。将松竹梅围成团状。

分作三个团状,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、竹、梅,构成图案:以松、竹、梅组成的洞门。

扩展资料:

1、松

松,松属植物统称 ,在汉语中,其中不少种类被称作“杉”,一般特点乃树叶形状像一根针,防止水分大量被蒸发。

而在一些气候没那么炎热,约北纬40多度至60度的地方(如欧洲等),这类型植物亦较为常见。扁平线形或针形的叶子,螺旋状互生,或在短枝上成簇生状;常雌雄同株;球花的雄蕊及具有胚珠的种鳞也均为螺旋状互生。

就松树的叶形说,松针是大多数人对松树的印象,而且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,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,也是松树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的秘诀。与梅,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
2、竹

竹子,又名竹。品种繁多,有箭竹(Arrow Bamboo)等。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,茎为木质,是禾本科的一个分支,在热带、亚热带地区,东亚、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,种类很多,有的低矮似草,有的高如大树,生长迅速。

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,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,种子被称为竹米。

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。竹枝杆挺拔,修长,四季青翠,傲雪凌霜,倍受中国人喜爱,与梅、兰、菊并称为四君子,与梅、松并称为岁寒三友,古今文人墨客,爱竹咏竹者众多。

3、梅

梅原产中国南方,已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,无论作观赏或果树均有许多品种。许多类型不但露地栽培供观赏,还可以栽为盆花,制作梅桩。鲜花可提取香精,花、叶、根和种仁均可入药。

果实可食、盐渍或千制,或熏制成乌梅人药,有止咳、止泻、生津、止渴之效。梅又能抗根线虫危害,可作核果类果树的砧木。

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,与兰花、竹子、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,与松、竹并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
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梅以它的高洁、坚强、谦虚的品格,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。在严寒中,梅开百花之先,独天下而春。

岁寒三友指的是哪三个?

岁寒三友指的是松、竹、梅。因为松、竹、梅经冬不衰,在严寒环境下仍然开放并且常青,因此被称为岁寒三友。

“岁寒三友”的意思是指松竹梅三种植物傲骨迎风,挺霜而立,经冬不凋,腊月常青,精神可嘉。其中松象征常青不老,竹象征君子之道,梅象征冰清玉洁。

岁寒三友在宋朝林景熙的《王云梅舍记》中有出现,诗句内容是:“即其居累土为山,种梅百本,与乔松修篁为岁寒三友。”

岁寒三友的历史典故

苏轼于北宋神宗元丰二年(1097)被贬至黄冈,地名唤作“东坡”,于是自号“东坡居士”。初到黄州时,苏东坡远离亲友,日子清苦。于是他便开垦了一片荒地,种植稻、麦、桑、枣等经济作物。不久,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,取名为“雪堂”。又嫌环境太过素净了,便在院子里种上松、柏、梅、竹等花木以示饰点缀。

一日,黄州知州徐君猷来雪堂看望他,见居所冷清萧瑟,便问他是不是太冷清了?苏东坡指着窗外的花木,哈哈大笑道:“风泉两部乐,松竹三益友。”意思是:只要你心胸通达,清风呜咽和泉水淙淙,也是两曲优美的音乐;常青的松柏、不弯的竹子和傲雪的梅花,都是相伴严冬的老友。

“岁寒三友”指的是什么?

岁寒三友由象征常青不老的松、象征君子之道的竹、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。

因为这三种植物的生命力特别顽强,尽管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凋谢,并且能很好的生长,在大雪中绽放,体现出它们不畏严寒的品格,因此被称为“岁寒三友”。

松树多数属于常绿乔木的植物,外形高大,松树四季常青,就算在冬季的严雪之下也仍然姿态挺拔、郁郁葱葱、精神抖擞,经常代表着坚强不的意义,松树的品格是中国人最崇拜的,也是许多人需要学习的。松树的品种很多,很多人会种植小松树在家里的庭院之中,用来观赏。

梅花在中国南方有大面积的栽培,梅花的价值极高,不仅可以观赏,它的果实还可以食用。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首,梅花通常是在很冷的冬天绽放,因此,梅花象征着高洁、坚强、谦虚的品格。还有许多国画家经常在绘画梅花时,会突出地表现在积雪的乾枯曲折的老树之上,那绽放出的朵朵鲜花。

竹子主要分布在南方,在以前竹子是重要的物质材料,盖房子或者做家具都是以竹子为主。除此之外,主席新长出的竹笋还是席上的美味佳肴,它可以做成笙箫琴笛,发出丝竹之乐的“清音”,竹子一生只开一次花,有着清新之美,但是没有名花的娇贵,无论是在哪里,都可以很好的生存,也是备受大家喜爱的一种植物。

岁寒三友分别指什么

岁寒三友

岁寒三友分别指指松、竹、梅,出自宋.林景熙《霁山集》卷四《王云梅舍记》:“即其居累土为山,种梅百本,与乔松、修篁为岁寒友。”松、竹凌寒,岁晏不凋;梅花傲骨,斗雪开放:故世称松、竹、梅为岁寒三友。又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,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。松竹梅傲骨迎风,挺霜而立,精神可嘉!象征常青不老的松、象征君子之道的竹、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,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。

1、松的象征意义

松是常绿乔木植物,喜温、抗寒,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北的南部及华东地区,常被用于园林作观赏的树种。自古以来,中国人对松树怀就有一种特殊的感情,因为它顽强,所以常用来象征坚强不屈的品格。

孔子有一句名言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意指在每年天气最冷的时候,只有松柏挺拔、不落。它们像生命的守护者,就算悬崖峭壁,哪怕狂风暴雪,它们毅然地,安静地,生长着。

于是,在刘桢的《赠从弟》诗中:“冰霜正惨凄,终岁常端正。岂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”是为了告诉后人:人应当洁身自好,像松柏一样保持“粉身碎骨全不怕,要留清白在人间”的气势,方能守护初心。

2、竹的象征意义

竹子的象征意义是顽强的生命力。竹子的空心象征着人们的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。竹子的韧性象征着人们的性格要柔中带刚。竹节象征着做人要生而有节,更有高风亮节的意思。

竹子的挺拔象征着人们的形象刚正不阿、清秀俊逸。竹子更是君子的象征,从古自今,有无数文人雅士都对竹子充满了赞美。在很多国画中都可以看到竹子和梅花或者喜鹊搭配在一起,这有家庭幸福美满的寓意。

苏轼爱竹。“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”对于他来说,没有竹子的居所会让人俗气。可在白居易看来:“水能性淡为吾友,竹解心虚即我师。” 竹之爱,不仅是它的坚贞挺拔,而是虚心讨教奉其为师,方能守节如一。

3、梅的象征意义

“四君子”之一的梅花,较耐寒,花开特别早,在早春即可怒放,梅,迎寒而开,美丽绝俗,是坚韧不拔的人格的象征。人们画梅,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、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。咏物诗中,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,而对梅花完成"百咏"的诗人最多。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,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,一种"凌寒独自开"的孤傲。

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,而是在天寒地冻、万木不禁寒风时,独自傲然挺立,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,幽幽冷香,随风袭人。国人爱梅还诗有云:“不是一番寒彻骨,怎得梅花扑鼻香?”爱梅不仅爱它的香气,还有它不畏寒冬的魂。也正因如此,雪才输梅一段香,而这种热爱才更深切,更傲然于天地,经久不衰。

岁寒三友指的是什么?

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、竹子和梅花。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耐寒,早春开放,故名。“岁寒三友( suì hán sān yǒu):中国传统寓意指松、竹、梅经冬不衰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
扩展资料:

典故出处:

明无名氏˙渔樵闲话˙第四折:「到深秋之后,百花皆谢,惟有松、竹、梅花,岁寒三友。清赵翼˙陔余丛考˙卷四十三˙岁寒三友。宋·林景熙《王云梅舍记》:“即其居累土为山,种梅百本,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。”

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则迎寒开花,故称岁寒三友。在旧社会结婚时,多在大门左右贴上“缘竹生笋,梅结红实”的对联,这是因“笋”与子孙的“孙”字同音、同声。将松竹梅围成团状;分作三个团状,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、竹、梅,构成图案:以松、竹、梅组成的洞门。

参考资料来源:百度百科-岁寒三月。

“岁寒三友”指的是什么?古人曾用它们来写诗,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说一句古诗。

一、岁寒三友是指:松、竹经冬不凋,梅花耐寒开放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

二、古诗:

1、小松 【唐】杜荀鹤

自小刺头深草里,而今渐觉出蓬蒿。 时人不识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。

2、《新竹》【宋】杨万里

东风弄巧补残山,一夜吹添玉数竿。半脱锦衣犹半着,箨龙未信怯春寒。

3、《梅花》【宋】王安石

墙角数枝梅,凌寒独自开。遥知不是雪,为有暗香来。

三、岁寒三友简介:

岁寒三友:中国传统寓意指松、竹、梅经冬不衰,因此有“岁寒三友”之称。松竹梅傲骨迎风,挺霜而立,精神可嘉!象征常青不老的松、象征君子之道的竹、象征冰清玉洁的梅三种植物组成,因其寒冬腊月仍能常青。

出处:

明˙无名氏˙渔樵闲话˙第四折:「到深秋之后,百花皆谢,惟有松、竹、梅花,岁寒三友。」

清˙赵翼˙陔余丛考˙卷四十三˙岁寒三友。宋·林景熙《王云梅舍记》:“即其居累土为山,种梅百本,与乔松修篁为岁寒友。”

“岁寒三友”分别是指那三个人???

;     岁寒三友是松“四季常青”;梅“傲雪挺立”;竹“宁折不屈”。南宋时画家马远所绘的松竹梅图称为“岁寒三友图”。冬季是万木皆凋落时节,而松、竹、梅在严冬仍能保持其生态,年年月月仍旧不变,因此比喻友情长存的意思。梅、竹、石是取梅寒丽秀,竹瘦而寿,石丑而文,是三益友之意。在旧社会结婚时,多在大门左右贴上“缘竹生笋,梅结红实”的对联,这是因“笋”与子孙的“孙”字同音、同声。将松、竹、梅围成团状;分作三个团状,以简洁的线条代表松、竹、梅,构成图案:以松、竹、梅组成的门洞。“岁寒三友”缘起苏东坡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、衣物和建筑上常用的装饰题材。然而,它们究竟源于何处,具有甚么样的意指却很少有人知道。原来,岁寒三友还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一段不解之缘。北宋神宗元丰二年(一○七九年),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,被贬至黄州(今湖北省黄冈县)。初到黄州时,苏东坡远离亲友,非常苦闷,唯有寄情诗歌,以解烦忧。《卜算子.黄州定慧院寓居作》正是他当时心情的最好写照:“缺月挂疏桐,漏断人初静,时见幽人独往来,缥缈孤鸿影。惊起却回头,有恨无人省,捡尽寒枝不肯栖,寂寞沙洲冷。”稍后,家眷来伴、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,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。为了解决经济困难,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,种植稻、麦、桑、枣等农作物。不久,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,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,取名为“雪堂”。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、柏、梅、竹等花木。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,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。一次,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,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,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,满眼看见的都是雪,是不是太寂寞,太冷清?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,爽朗地笑道:“风泉两部乐,松竹三益友。”意思是说,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,枝叶常青的松柏、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,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。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“松、竹、梅”自勉,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,非常感慨,从此对他更加敬仰。后来,松、竹、梅被世人合称为“岁寒三友”,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、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,一方面也。
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huadongtyre.com/3qhs04t3.html